您好,欢迎进入北京义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

010-5861-6746

核酸采样小屋

发布时间:2021-10-26 14:56:59人气:

正压采样舱

1.内外压差设计:安全舱内部压力高于外部的正压状态,确保外部气溶胶病毒不会进入内部感染医护人员的风险,不需要每次单独对内部进行消毒(有第三方对安全方舱整体的检测报告)。

2.空气过滤:空气双重过滤:实验室级高性能过滤器过滤所有进来的空气粉尘污染。(有效率99.9965%检测报告);

3.通风系统通过无毒无菌的钟义鑫生物杀毒灭菌剂喷剂加工处理,对所处环境的进来的新风中的病毒病菌进行杀灭和隔断,空气中病毒、自然菌的吸附、杀灭、过滤、隔断,从而保证洁净室环境的健康安全。(杀毒灭菌率99.999%报告,无有害成份检测报告)。

4.采样方舱用材料施工和日常运用中,细菌病毒可以留存在墙面、地面、门窗接口缝隙中,钟义鑫抗菌抗病毒新材料是一种天然环保、无毒无害、无放射、无污染生物抗菌涂料具有强粘接、强防腐、强防水、抗冲击、抗氧化、耐磨、耐老化、耐高底温、新老结合好等特性。用本涂料涂刷接口缝隙以及地面能彻底解决地面、墙面、缝隙里细缝细菌的留存,完全可以达到无病毒空间的洁净要求。(附国际SGS认证,相关材料成分认证)。

5.工作完毕消毒简单便捷:采集完毕只需将接触的医用手套澿入消毒液消毒,从而大大减少消毒频次和时间,有助于短时间内检测更多的人(有进口医用级手套检测报告)。

6.人性化的椭圆型手套环方便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工作。

7.空间环境杀毒灭菌:紫外线灯,可在工作前后自助消毒,确保环境无菌、卫生。

8.臂孔采集设计:医护人员只需将双手伸出专门设计的双手臂孔,通过前方隔离玻璃进行采集,封存样本后可直接置入站外的编号筐内,从而大大减少接触面积,避免了接触和呼吸式感染风险。

9.使用方便易行: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可快速移动或转换至指定地点投入工作,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10.工作环境:内置冷热空调可以调节温度,适合于任何季节下比较舒适的温度下工作。

11.安全方舱整体接缝处用密封胶处置,预防室外放置渗水漏雨。

12.制作材质:更适合室外放置的304不锈钢(双层)。

13.安全舱安装有钢化玻璃使用更安全。

14.防护安全方舱自带门锁装置便于设备管理。

15.舱内压力随时检测可显示,压力亦可调节。

16.可折叠不锈钢遮阳遮雨蓬设计。

17.产品有规格单工位,双工位以及三工位,亦可以定做。

 

核酸采样操作标准流程,核酸采样方舱,核酸采样亭,核酸采样几级防护,核酸采集的防护要求,户外核酸检测工作站,户外核酸采样工作舱,户外核酸采样工作站厂家,户外核酸采样舱,移动式核酸检测站,移动式核酸采样工作站,正压采样间,移动采样屋,移动采样站,移动采样机,移动采样间,移动核酸检测方舱,移动核酸检测采样站,核酸采样工作站,采样工作站要求,核酸采样室,核酸采集舱。

 

 

武汉病毒研究所/国家病毒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在肯尼亚蜱传病毒本底调查及传播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病毒学界 昨天

蜱是一类重要的病原体传播媒介,种类繁多,在全世界分布广泛,经叮咬人和宿主动物传播病毒病原。近年来,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CCHFV)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 ALSV)等为代表的新发与再发烈性蜱传病毒在世界多地出现感染流行,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肯尼亚位于东非热带草原地区,分布有大量可能作为蜱虫宿主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其自然环境适宜蜱虫生长,存在蜱传病毒流行和暴发的潜在风险。早期研究在肯尼亚人群和畜牧动物中发现了CCHFV等蜱传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然而,目前尚无针对肯尼亚蜱虫携带病毒本底信息的研究。

 

2021年9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新兴微生物与感染》)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国家病毒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邓菲/沈姝团队、石正丽/胡犇团队、王华林团队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乔莫·肯雅塔农业科技大学、肯尼亚国家畜牧局关于肯尼亚地区蜱传病毒的本底信息调查及其传播风险评估研究的最新论文,文章题目为 “Viromes and surveys of RNA viruses in camel-derived ticks revealing transmission patterns of novel tick-borne viral pathogens in Kenya”(《肯尼亚骆驼来源的蜱病毒组调查揭示了新型蜱传病毒的潜在传播模式》)。

 

该论文完成了对肯尼亚加里萨郡和塔纳河郡地区骆驼来源的3种璃眼蜱携带病毒本底信息的调查,结果显示:肯尼亚的璃眼蜱至少携带11个病毒科的病毒,揭示了肯尼亚地区蜱虫携带病毒种类的多样性。病毒谱比较分析显示,肯尼亚蜱虫携带病毒的种类和丰度具有明显的地理相关性。进一步完成了5种高丰度病毒包括3种新病毒(Iftin tick virus [IFTV]、Mbalambala tick virus [MATV]和Bangali torovirus[BanToV])和2种未分类病毒(Bole tick virus 4 [BLTV4]和Liman tick virus [LMTV])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的分析;并建立了单只蜱的多重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微球法)和单只骆驼多重血清学检测方法(LIPS),完成了病毒在单蜱-单骆驼关联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MATV、BLTV4、LMTV和BanToV可以进行跨物种传播,是潜在的人畜共患病毒。其中,BanToV在肯尼亚的蜱和骆驼之间发生的传播事件最多,MATV、BLTV4和LMTV也存在有限传播。

 

本研究从媒介(蜱虫)与动物宿主(骆驼)之间的对应关系出发,揭示了发现的蜱传病毒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并对潜在的传播模式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对非洲国家蜱传病毒遗传多样性的认识,也为肯尼亚以及非洲其他国家的蜱传病毒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研究还提示有必要针对蜱传病毒在肯尼亚或者非洲其他地区的媒介和动物宿主中进行长期动态的监测,密切关注病毒跨物种传播能力和毒力变化情况,对维护全球人类健康事业有重要意义。

 

武汉病毒所博士生张优、胡犇副研究员,肯尼亚国家博物馆Bernard Agwanda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病毒所沈姝青年研究员、邓菲研究员、王华林研究员与乔莫·肯雅塔农业科技大学Sheila Ommeh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文章得到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JZD-SW-L11)、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合作伙伴计划(153B42KYSB20200013)、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科技计划(B类)(XDB4203043)的支持,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NBSDC-DB-13)、国家重点研究开发项目(2019YFC1200701)、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项目(KFJ-BRP-017-06)、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SAJC201605和151542KYSB20200010)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10004)等项目资助。

 



010-5861-6746